皮肤肌
拼音pí fū jī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皮肤肌
pí fū jī
皮肤肌(integumentary muscles)简称皮肌,与皮肤相连使皮肤抖动的肌肉,在胚胎发育时期它们从皮下的骨骼肌分离出来,所以有些皮肤肌的一端还连在骨骼上,但一般皮肤肌与骨骼失去联系,两端都附着于皮肤。
鱼的皮肤与下面的组织紧贴,没有皮肤肌。两栖动物开始有皮肤肌,但并不发达,仅有一些细的肌条,如蛙的胸部和背部的皮肤肌。另外,还有管理鼻孔上皮肤唇片开闭的小肌。爬行纲和鸟纲动物的皮肤肌逐渐加多;用来活动角质鳞、骨板及羽毛。蛇的腹鳞能动,是皮肤肌的作用;鸟类羽毛的抖动也是靠皮肤肌的收缩。
哺乳动物有很发达的皮肤肌。依其发展来源,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叫做脂膜肌,从体节肌的背阔肌及胸肌变来,由脊神经支配;另一组叫颈阔肌,从鳃节肌的舌弓肌变来,由面神经支配。脂膜肌在身体的皮下,皇薄片状,在各种哺乳动物的情形不完全一致,在单孔类、有袋类和刺猬中很发达;犰狳、穿山甲靠皮肤肌的收缩可以使身体卷缩成球状;马抖动皮肤驱赶蝇虻也靠皮肤肌的舒缩。人的皮肌则显著退化。
颈阔肌在龟鳖等爬行动物已经出现,分布于颈部皮下。到哺乳动物分化为两层: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固有颈阔肌。人的颈阔肌延伸到头部成为颅顶部肌和面部肌。颅顶肌的作用微弱,趋于退化,只保留着枕肌和额肌,两肌之间有宽大的帽状腱膜把它们连在一起。人因群居生活与语言的出现,面肌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表情肌,数目达30多块,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细致的情感变化。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皮肤非常光滑细腻。
详细解释
- 成语“皮肤肌”源自于汉代文学家刘向所著《说苑》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中有一位农夫种植出了一种特别好看的瓜,他非常高兴,于是就将这种瓜命名为“皮肤肌”。后来人们将“皮肤肌”用来形容人的皮肤非常光滑细腻,有如肌肤般美好。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的皮肤非常光滑细腻,通常用于褒义。
故事起源
- 成语“皮肤肌”的故事起源于刘向的《说苑》,这个故事通过寓言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农夫种植出了一种特别好看的瓜,并将这种瓜命名为“皮肤肌”。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形容人的皮肤非常光滑细腻。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她的皮肤真是皮肤肌,简直是水嫩得可以滴水。2. 这位明星的皮肤肌,让人羡慕不已。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皮肤肌”与“肌肤”这两个词进行联想,因为它们的发音相似,且意思相近。同时,可以通过想象柔软光滑的皮肤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人的皮肤的成语,例如“白里透红”、“肌理细腻”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皮肤真是皮肤肌,好像摸上去会很舒服。2. 初中生:这位明星的皮肤肌真的很好,看起来特别年轻。3. 高中生:她的皮肤肌细腻得像婴儿一样,让人羡慕不已。4. 大学生:他的皮肤肌非常好,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5. 成年人:她的皮肤肌真的是令人艳羡,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