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
拼音qí lǎo
注音ㄑㄧˊ ㄌ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耆老 qílǎo
[aged person]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英文翻译
1.[书] old people
详细解释
(1).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朱博传》:“门下掾 赣遂 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 唐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 秦王 筑城卒。”《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无量 ﹞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2).年老。《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 宋 叶适 《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3).老成人。《礼记·檀弓上》:“ 鲁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 陈澔 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4).特指致仕卿大夫。《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郑玄 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水浒传》第九四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诸城 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基本含义
- 指年老有经验的人。
详细解释
- 耆老是由“耆”和“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耆”指年老,年龄大;“老”指年长,经验丰富。耆老一词用来形容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通常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长者。
使用场景
- 耆老一词常用来尊称年长有经验的人,特别是在需要寻求他们的意见和指导时。它可以用来形容长辈、老师、长者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在正式场合或尊重长辈的场合,使用耆老这个词语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敬意。
故事起源
- 耆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年》中。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名叫耆丑的老人,他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经验丰富。鲁昭公在治理国家时常向耆丑请教,耆丑也给予了昭公很好的建议和指导。后来,人们用“耆老”来形容有经验的长者,以示尊敬和敬意。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那位耆老是我们学校的资深教授,对这门课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2.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请教一些耆老,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耆老”分解为“耆”和“老”两个字,记住“耆”表示年老,而“老”表示年长和经验丰富。2. 将“耆老”与“年长有经验的长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印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年老有关的成语,如“年高德劭”、“年近古稀”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是一个耆老,他经常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是一位耆老,他教我们很多关于古代历史的知识。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我经常向一位耆老请教学习方法和经验。4.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时,我遇到了一位耆老,他给了我很多事业发展的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