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放偷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gtōu

放偷

拼音fàng tōu

注音ㄈㄤˋ ㄊㄡ

繁体

基本解释

  • 金 元 时农历正月十六日不禁偷窃谓之“放偷”。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虏中每至正月十六日夜,谓之放偷。俗以为常,官亦不能禁。其日夜人家若不畏谨,则衣裳、器用、鞍马、车乘之属为人窃去。隔三两日间,主人知其所在,则以酒食钱物赎之,方得原物。”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五·放偷》:“ 金 与 元 国俗,正月十六日谓之放偷。是日,各家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虽妻女、车马、宝货为人所窃,皆不加罪。闻今 扬州 尚然。”

基本含义

  • 指行窃、偷盗。

详细解释

  • 放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放开偷”。它是用来形容人偷窃行为的,表示某人放纵自己去偷窃他人财物。

使用场景

  • 放偷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偷盗行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者描述某人偷窃行为的场景。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走了别人的东西。

故事起源

  • 放偷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李靖的人,他因为贪婪而放纵自己去偷窃他人财物,最终被人发现并受到了惩罚。从此以后,人们用“放偷”来形容偷盗行为。

成语结构

  • 放偷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放”和名词“偷”组成。

例句

  • 1. 他平时看起来很老实,没想到竟然放偷。2. 这个小偷经常放偷,已经惹上了麻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放开自己的手去偷窃别人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盗窃行为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现代社会对偷窃行为的处罚和预防措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放偷了我的铅笔。2. 初中生:我们学校最近发生了一起放偷手机的案件。3. 高中生:不要放偷别人的隐私,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4. 大学生:社会上有很多人因为放偷而入狱。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放偷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