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樗材在词典中的解释
chūcái

樗材

拼音chū cái

注音ㄔㄨ ㄘ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 元 王逢 《得尚书汪公凶问》诗:“樗材荷推奬,思报辑遗编。”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顾鄙夫樗材迟暮,仰贵客山斗规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云或香闺姣女,并已乘龙,或鄙弃樗材,不堪倚玉,则乞赐一艷婢。” 孙犁 《文集自序》:“今幸遇清明之世,国家不弃樗材,念及老朽,得使文章结集出版,心情十分感激。”

基本含义

  • 指草木的根和茎,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础。

详细解释

  • 成语“樗材”源自于《庄子·内篇·秋水》:“大块樗材,遗於野;其香不免於斧斤之害。”意为大块的樗材被遗弃在野外,其香味无法避免被斧斤砍伐的伤害。这里的“樗材”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础,表示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视或破坏。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忽视或破坏事物的根本、基础的情况。比如:“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伤害大自然的樗材。”;“学习的基础是打好基础知识,不能忽视樗材。”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樗里子的人,他擅长制作樗木器具,非常讲究樗木的质量。有一次,樗里子把一块质量很好的樗木放在野外,结果被人砍伐了。樗里子非常伤心,他感叹道:“大块樗材,遗於野;其香不免於斧斤之害。”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中的“樗材”作为成语,用来比喻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视或破坏。

成语结构

  • 主体词语为“樗材”,没有其他修饰词语。

例句

  • 1. 他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毫不重视,完全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樗材。2. 这个计划缺乏科学的基础,根本不具备实施的樗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樗材”与“树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棵树的根和茎是它的樗材,表示事物的根本、基础。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樗材”相关的成语,如“树大招风”、“根深蒂固”等,扩展对事物根本、基础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家要珍惜身体健康,不要忽视锻炼的樗材。2. 初中生:学习要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课本知识的樗材。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注意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的樗材。4. 大学生:创业要有坚实的基础,不能忽视市场调研的樗材。

拆字解意

樗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