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摘埴索涂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āizhísuǒ

摘埴索涂

拼音zhāi zhí suǒ tú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zhāi zhí suǒ tú ㄓㄞ ㄓㄧˊ ㄙㄨㄛˇ ㄊㄨˊ

    摘埴索涂(摘埴索塗) 

    盲人以杖点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为。 严复 《救亡决论》:“凡舟车之运转流行,道里之险易涩滑,岩墙之必压,坎陷之至凶,摘埴索涂,都忘趋避。”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拘谨、刻板,缺乏自由自在的自然风度。

详细解释

  • 摘埴,指摘取田间的土壤;索涂,指在土壤上涂抹。摘埴索涂原本是指古代士人的一种仪式,用来表示对古代孔子的尊敬。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拘谨、刻板,缺乏自由自在的自然风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谈过于拘束、刻板,缺乏自然的表达。

故事起源

  • 摘埴索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相传,古代孔子的学生曾经请教孔子有关礼仪的问题。孔子回答说:“摘埴索涂”,意思是说,在行为上不要过于拘谨,要自然自在。这个故事成为后来形成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摘埴索涂是一个四字成语,结构为“动词 + 名词 + 动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摘埴索涂,缺乏自然的表达。2. 她的演讲过于摘埴索涂,缺乏真实的情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摘埴索涂”拆分成“摘埴”、“索涂”两个部分记忆。摘埴可以联想为摘取田间的土壤,而索涂可以联想为在土壤上涂抹。通过将这两个词意象化,有助于记忆整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礼仪的看法,以及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总是摘埴索涂,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自然。2. 初中生:她的表演太摘埴索涂了,缺乏真实的情感。3. 高中生:他的言谈举止总是摘埴索涂,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不要过于摘埴索涂,要展现真实的自己。

拆字解意

摘埴索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