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偏质在词典中的解释
piānzhì

偏质

拼音piān zhì

注音ㄆㄧㄢ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偏颇之性。 宋 叶适 《送胡衍道》诗:“中道不及伸,偏质徒受乱。”

基本含义

  • 指思想或言行偏激,偏离正常、公正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偏质是由“偏”和“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偏表示倾向于一方或不公正的行为,质表示品质或性质。偏质指一个人的思想、言行倾向于一方或偏离公正的状态,缺乏客观、公正的判断和处理。

使用场景

  • 偏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偏激思想或言行,表示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不客观、不公正。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非常聪明,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偏激。他在秦朝的统治中采取了很多残酷的手段,使得很多人不满。后来,他因为偏质的思想和行为而被秦始皇所疏远,最终被迫自杀。

成语结构

  • 偏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偏表示倾向于一方或不公正的行为,质表示品质或性质。

例句

  • 1. 他的言论总是充满了偏质,缺乏客观的判断。2. 这个人的思想非常偏质,对待问题缺乏公正的态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条路的两边,一边是正常、公正的一方,另一边是偏激、不公正的一方,这个人选择了站在偏激、不公正的一方,表示他有偏质的思想和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李斯的故事和秦朝的历史,深入理解偏质的含义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偏质,总是偏向一方。2. 初中生:这个人的思想偏质,对待问题缺乏公正的态度。3. 高中生:在辩论中,不能过于偏质,要保持客观的态度。4. 大学生:学术研究要避免偏质,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拆字解意

偏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