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牧宿在词典中的解释

牧宿

拼音mù sù

注音ㄇㄨˋ ㄙ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苜蓿的别名。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苜蓿》:“苜蓿, 郭璞 作‘牧蓿’。谓其宿根自生,可饲牧牛马也。”

基本含义

  • 指守护、照顾。

详细解释

  • 牧宿是由“牧”和“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牧”是指牧人放牧、照料牲畜,“宿”是指夜晚。结合在一起,表示夜间守护、照顾。

使用场景

  • 牧宿常用于形容人们为了保护、照顾他人而付出辛勤努力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在夜晚放羊,他守护羊群,照顾它们,保证它们的安全。有一天,这个人被人问到为什么要在夜晚放羊,他回答说:“因为夜晚是黑暗的,我必须守护和照顾它们。”后来,人们就用“牧宿”来形容守护、照顾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牧”和名词“宿”组成。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牧宿,总是关心和照顾大家。2. 她是孩子们的牧宿,每天都会陪伴他们学习和成长。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牧人在黑暗的夜晚守护和照顾羊群的形象,帮助记忆牧宿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守望相助”、“关爱备至”等,进一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的牧宿,每天都会教我们知识。2. 初中生:父母是我们的牧宿,他们为我们提供生活和学习的支持。3. 高中生:志愿者是社会的牧宿,他们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4. 大学生:党员干部是人民的牧宿,他们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利益。

拆字解意

牧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