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獭
拼音mù tǎ
注音ㄇㄨˋ ㄊ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郴州 刺史 王琚 刻木为獭,沉於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为转关,以石縋之则沉。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矣。”后即名此种捕鱼具为木獭。 宋 路振 《九国志·楚志》:“ 廖光图 与 伊 岳道士 伊用昌 为林泉之交。母病思鱠,属江水夏涨,鱼不可得。 用昌 探怀出一木獭,长三寸许,再三祝之,投於江中。须臾,波浪沸,遂擒一巨鳞出。”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物质质地坚硬、坚韧。
详细解释
- 木獭是指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的皮毛坚硬、耐磨,因此成为形容物质质地坚硬、坚韧的成语。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或物质具有坚硬、坚韧的特征,通常用于褒义。
故事起源
- 木獭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动物分类,木獭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的皮毛坚硬耐磨,因此成为形容物质质地坚硬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木獭。
例句
- 1. 他的意志坚如木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2. 这块木材质地坚硬,简直像木獭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木獭的坚硬皮毛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其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联系在一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动物分类以及与木獭相关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玩具的材质真坚硬,就像木獭一样。2. 初中生:他的意志像木獭一样坚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3. 高中生:这个公司产品的质量非常好,堪比木獭的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