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炭
拼音tāo tàn
注音ㄊㄠ ㄊ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方言。挖煤。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回:“穷得连糊口的也没有了,就靠掏炭过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回:“ 康家败 说 刘二则 把粮食藏了,指着那些人,叫把掏炭的鸭嘴镢头、箩筐、绳子一齐拿走。”
基本含义
- 掏出炭来。比喻揭露真相,暴露罪恶。
详细解释
- 掏炭源自于古代炼炭的过程。在炼炭时,炭火燃烧会产生烟雾,为了防止烟雾扩散,炼炭工人会不断掏出炭来控制火势。后来,这个过程被引申为揭露真相、暴露罪恶的意象。
使用场景
- 掏炭一词常用于形容揭露真相、曝光罪恶的行为。可以用于新闻报道、法庭辩论、社会舆论等场合。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二十九年》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鲁国的大夫季孟观察到鲁宣公的不正之举,但宣公却不愿意承认错误。于是,季孟掏出炭来,暴露了宣公的罪行,揭露了真相。这个故事成为了“掏炭”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动宾式成语,由“掏”和“炭”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记者勇敢地掏炭,揭露了那位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2. 那位律师在法庭上掏炭,证明了被告的无辜。3. 这个网友经常掏炭,曝光一些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火堆边掏出炭来的形象,以此来记忆“掏炭”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揭露真相”等,加深对揭露、暴露等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见小明偷偷摸摸地掏炭,原来他偷了我铅笔。2. 初中生:老师发现我们在课堂上掏炭,批评了我们一顿。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需要更多的人勇于掏炭,揭露社会的不公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