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义断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

义断

拼音yì duàn

注音ㄧˋ ㄉ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秉公断事。《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义断行於乡党,岂不堪於事任乎!”

基本含义

  • 义断指的是在道义上做出决断,明辨是非。

详细解释

  • 义断是指在面对道德、伦理等问题时,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应该具备的正确道德判断力和公正心态。

使用场景

  • 义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伦理等问题上有着明确的判断和决断力。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正直和公正,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决断错误或缺乏公正。

故事起源

  •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杨震听说有人被冤枉,但他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个人的清白。于是,杨震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杀了,把他的血涂在被冤枉的人的衣服上,以证明那个人是清白的。这个故事表达了义断的精神,即在面对正义与非正义时,能够果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语结构

  • 义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义断的精神,从不妥协。2. 这个法官非常有义断精神,他在审判案件时总是公正无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义断成语:1. 将义断成语的发音yì duàn与其基本含义“明辨是非”进行联想。2. 想象一个人在道德困境中果断做出正确决断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义断成语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义断相关的成语,如“判若两人”、“明辨是非”等,以加深对道德判断和决断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像杨震一样,有义断的精神,做一个公正的人。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义断的勇气。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要有义断的决心,坚持自己的原则。

拆字解意

义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