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椽为柱
拼音shù chuán wéi zh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ù chuán wéi zhù ㄕㄨˋ ㄔㄨㄢˊ ㄨㄟˊ ㄓㄨˋ
束椽为柱(束椽爲柱)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餁瓦釜。截梁为杙兮,束椽为柱。”
基本含义
- 指将椽子当作柱子来使用,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详细解释
- 成语“束椽为柱”源于《史记·邹阳列传》中的记载。当时,邹阳到达一个地方,看到有人将横梁当作柱子使用,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就请教当地人为什么这样做。当地人告诉他,因为柱子太贵了,所以用横梁代替。邹阳听后深感惋惜,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后来,人们就用“束椽为柱”来形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成语“束椽为柱”可以用来形容人们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比如,当某人为了省钱而使用劣质材料建造房屋时,可以说他将“束椽为柱”。此外,该成语还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以虚假的外表来掩盖真相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成语“束椽为柱”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则记载,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明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成语结构
- 成语“束椽为柱”的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其中主语是“束椽”,谓语是“为”,宾语是“柱”。
例句
- 1. 他为了省钱,把劣质材料当作好材料使用,简直是将“束椽为柱”。2. 这个商家用假冒伪劣产品冒充正品,明显是在将“束椽为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束椽为柱”。可以想象一个房子,房子的柱子是由横梁组成的,这样的房子结构是不稳固的,容易倒塌。通过这个形象,可以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相关的成语,比如“以貌取人”、“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把假的金牌当作真的,简直是将“束椽为柱”。2. 初中生:为了省钱,他用次品的木材做成了家具,这真是将“束椽为柱”。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公开承诺解决问题,却只是空话,简直是在将“束椽为柱”。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