轸慨
拼音zhěn kǎi
注音ㄓㄣˇ ㄎ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痛惜而慨叹。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每对月流叹,临风軫慨。”
基本含义
- 形容内心悲痛激动,感叹时世之不幸。
详细解释
- 轸慨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轸和慨。轸意为悲伤,慨意为激动。轸慨合在一起,表示内心悲痛激动,感叹时世之不幸。
使用场景
- 轸慨多用于形容对社会不公、人民苦难或时世艰难感到悲痛和愤慨的情绪。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平等待遇、社会不公正现象或不幸遭遇的感叹和愤怒。
故事起源
- 轸慨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是说,君子在对待天下人民时,既没有适从于某一方,也没有排斥某一方,而是根据公义来对待。这种公义的态度和做法,使人感到悲痛和愤慨。
成语结构
- 轸慨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轸和慨。
例句
- 1. 他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上学困难,心中不禁轸慨。2. 面对社会不公,我们应该轸慨而行,为正义发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轸慨与悲痛激动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想象自己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愤怒和悲痛,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轸慨相关的成语,如轸吁、慨然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动物被虐待,我感到很轸慨。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学到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我内心轸慨万分。3. 高中生:面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我感到深深的轸慨。4.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有轸慨之心,为社会进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