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施
拼音yí shī
注音ㄧˊ ㄕㄧ
繁体
基本解释
西施 的别称。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 元瑞 自言:於他无所嗜,所嗜独书。飢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韶》《頀》,览之可以当 夷施 。”参见“ 夷光 ”。
基本含义
- 指无所顾忌地施舍财物,慷慨解囊。
详细解释
- 夷施是由“夷”和“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夷,原本指外族,后来引申为平常人;施,指施舍、赠送。夷施的基本含义是指慷慨地施舍财物,无所顾忌地帮助他人。
使用场景
- 夷施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他人慷慨解囊,不计较回报,乐于助人的行为。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慷慨行为,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过于慷慨而不理智。
故事起源
- 夷施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据说,古代有一个名叫庄子的人,他生活在贫困的山区,但他却经常慷慨地施舍财物给予他人。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慷慨,他回答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过是夷人罢了。”这个故事说明了夷施的含义。
成语结构
- 夷施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夷施”组成,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 1. 他平时夷施,帮助了很多有困难的人。2. 这位慈善家以夷施的精神,捐赠了大量的善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来记忆夷施这个成语。想象庄子慷慨施舍财物的场景,以及他回答“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过是夷人罢了”的情景,有助于记忆夷施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慷慨施舍相关的成语,如“施比受更有福”、“施人以桃,必报以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夷施,把自己的零花钱都给了需要帮助的同学。2. 初中生:他以夷施之心,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了大量的学习用品。3. 高中生:他的夷施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成为了慈善事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