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礼勿视症
拼音fēi lǐ wù shì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非礼勿视症 - 简介
非礼勿视症是指中国的有关职能部门面对社会上种种不和谐现象,采取的不作为态度。这种态度里蕴含了巨大的内情,让普通百姓无述说之地。
河北省宁晋县宁纺集团公然通过厂后明沟排放大量污水,经孟村穿越省道393、国道308线污水汇入汪洋沟,黑臭的污水连绵流淌达20公里,成为工业时代水渠的另类景观。就此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辩称:“从未接到任何举报,也从未看到过此现象。”
依常理,群众受不了,读者愤愤然,网友在拍砖,专司其职的有关部门完全应该“看”得到,可惜,有司“看不到”不仅是真实的社会场景,而且简直就如前面所罗列的那些现象一样,正在传染,很是流行。
非礼勿视症 - 表现
发现著名企业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锦旗哥”们;
发现贪污受贿的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小偷或者情妇;
发现黑道猖獗的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遵纪守法的经营者;
发现天上人间之类的场所卖淫嫖娼的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足不出户的良家妇女;
发现食品有毒的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乳臭未干的小学生;
发现知名电信企业违规收费的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寥寥数字的“天价微博”;
发现辖区最大社会问题的也不是有关职能部门,是尚处于愤青阶段的年轻记者或者爱管闲事的网友……
非礼勿视症 - 反映的现象
有关部门之“看不到”,呈现出一种新式的“非礼勿视”症状。这里的“礼”显然不是孔老夫子所谓的“礼教”,有时连丝毫“道理”的影子也看不到,可就是能很快流行。这种“礼”有时是公务人员懒政,有时是职能部门的推诿,有时是资本势力使然,有时又为权力的庇护所要求,有时是被收买,有时又是主动参股,有时是睁只眼闭只眼,有时又是置若罔闻熟视无睹。总之是“礼”之所至,职能部门与违法行为之间能够互相体谅、长期共存。发乎情,止乎“礼”。个中猫儿腻和分寸,学问和技巧,可谓大矣!
基本含义
- 遇到不正当的行为或言语时,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和拒绝。
详细解释
- 非礼勿视症是由“非礼勿视”和“症”两个词组成的。非礼指的是不正当的行为或言语,视指的是看待,症指的是疾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遇到不正当的行为或言语时,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和拒绝,不容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教育人们在面对不正当行为时要有自尊和自信,勇敢地说“不”。在学校、家庭、社交场合等各个场景中,都可以用到这个成语来提醒人们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故事起源
- 非礼勿视症这个成语的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和故事,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正义和自尊自爱的精神。
成语结构
- 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非礼勿视症”,构成主谓宾结构。
例句
- 1. 在面对不尊重自己的人时,我们要学会说“非礼勿视症”。2. 孩子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遇到不正当的行为要坚决“非礼勿视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不正当行为时,坚决地把眼睛闭起来,表示拒绝和抵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自我保护和拒绝不正当行为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相关成语和谚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有人欺负我时,我要学会非礼勿视症,坚决不让他们得逞。2. 初中生:在网络上,我们要时刻保持非礼勿视症,不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3. 高中生: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团结一致,用非礼勿视症来抵制和反击。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坚守非礼勿视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