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诰
拼音hóng gào
注音ㄏㄨㄥˊ ㄍ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敬称诰命。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况鸿誥鬱集,懋册顿萃,谅非虚薄,轻所膺符。”
基本含义
- 指帝王的诏书,也用来形容非常重要的命令或通知。
详细解释
- 鸿诰一词源自古代帝王的诏书,代表着帝王的命令、通知或赞扬。它通常用来形容非常重要的指示或通告,具有崇高、庄严的意义。
使用场景
- 鸿诰多用于正式场合,如文学作品、演讲、新闻报道等。可以形容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的发布等。
故事起源
- 鸿诰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一书中,用来描述古代帝王的诏书。帝王的诏书被称为鸿诰,意味着其威严和权威,是对臣民的重要命令和通告。后来,鸿诰也被用来形容非常重要的命令或通知。
成语结构
- 鸿诰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表示非常重要的命令或通知。
例句
- 1. 国家主席发表了一份鸿诰,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2. 这份鸿诰是对全体教师辛勤工作的表彰和鼓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帝王手持鸿毛笔,写下重要的诏书,代表着权威和威严。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帝王的诏书制度,以及其他与权威和命令相关的成语,如“圣旨”、“敕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发出鸿诰,要求我们要爱护小动物。2. 小学生:校长发布了一份鸿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运动。3. 初中生:政府发出了鸿诰,呼吁大家节约用水,保护环境。4. 高中生:校领导发表了一篇鸿诰,号召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