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木
拼音qí mù
注音ㄑㄧˊ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一本两干的树。 辽 代皇帝举行再生仪时所用。《辽史·礼志六》:“﹝再生仪﹞在再生室东南,倒植三岐木……皇帝入室,释服,跣。以童子从,三过岐木之下。”
基本含义
- 指事物分道扬镳、背离本源。
详细解释
- 岐木,形容事物分道扬镳、背离本源。比喻人离开正路,迷失方向。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分化,失去统一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迷失方向,背离本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分化,失去统一性。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岐伯相与为市,孔子游焉。见大木曰:‘此木至坚,吾将以为车。’岐伯曰:‘子亦乘之乎?’孔子曰:‘吾以子之力,曾不知木坚也。’”这里的“岐伯”就是“岐木”的典故,意为两人分道扬镳,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迷失了方向,变得像一棵岐木般无法回归原来的道路。2. 这个组织分化成了很多派系,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片岐木。
记忆技巧
- 联想“岐伯”和“岐木”,想象两个人在岐路上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形象地表达了岐木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分道扬镳、背离本源相关的成语,如“离经叛道”、“背道而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本来是一条道上的朋友,可是后来变成了岐木。2. 初中生: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变成了一棵岐木。3. 高中生:这个组织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已经演变成了一片岐木。4. 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渐行渐远,已经变成了一群岐木。5. 成人: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变成一棵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