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冒黩在词典中的解释
mào

冒黩

拼音mào dú

注音ㄇㄠˋ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冒瀆 ”。冒犯;亵渎。多用作谦词。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旨琐劣,冒黷尊严,俯伏刑书,不敢逃让,死罪死罪。”《水浒传》第二三回:“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瀆兄长,望乞恕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前夕冒瀆,今来加斧鑕耶?” 鲁迅 《彷徨·孤独者》:“于是觉得我对于孩子的冒渎的话,倒也情有可原。”

基本含义

  • 指冒险、冒死,勇往直前,不惧艰险。

详细解释

  • 冒黩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冒”和“黩”。冒意为勇往直前,不畏困难;黩意为冒险,冒死。冒黩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勇敢地冒险、冒死去做某事,不怕艰难险阻,坚定勇敢。

使用场景

  • 冒黩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故事起源

  • 冒黩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公孙黩的人。公孙黩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将领,他非常勇敢,善于冒险。有一次,公孙黩带领军队攻打敌人,敌人设下了伏击圈。面对困境,公孙黩并没有退缩,而是决定冒险突围。最终,他带领部队成功突围,并取得了胜利。因为公孙黩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勇敢冒险的精神,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勇往直前的行为,形成了成语“冒黩”。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冒”和名词“黩”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追求梦想,冒黩闯进了一个陌生的城市。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勇敢地冒黩前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冒黩”与勇往直前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勇敢地冒险、冒死去做某事的情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公孙黩的故事,了解他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勇敢地冒黩,攀登珠穆朗玛峰。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困难,我要冒黩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我决定冒黩去参加志愿者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4. 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我要勇敢地冒黩,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拆字解意

冒黩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