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笃
拼音yān dǔ
注音ㄧㄢ ㄉ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沉疴。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维时 允庄 忽染奇疾,淹篤积旬。”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诚实、真挚,不做假,不虚伪。
详细解释
- 淹笃是一个古代成语,由两个词组成。淹指淹没,笃指真实、诚实。淹笃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言行真实、诚实,不做假,不虚伪。
使用场景
- 淹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举止真实可靠。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为人正直、诚实可信。
故事起源
- 淹笃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孟子》一书中。据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水中淹死后,他的尸体被冲到了岸边。有人看到尸体后,立刻报告给了官府。官府派人前去查看,发现尸体的胸口上有一个淹字和一个笃字,于是得出结论,这个人在世时淹淹笃笃,为人诚实可信。
成语结构
- 淹笃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为人淹笃,从不说谎。2. 这位老师非常淹笃,学生们都很信任他。3. 在商场上,诚实淹笃的商家更容易赢得顾客的信任。
记忆技巧
- 将淹笃的两个字分开记忆。淹可以联想为水淹,表示淹没;笃可以联想为真实、诚实。将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表示一个人言行真实、诚实,不做假,不虚伪。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诚实、真实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无信”、“口是心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淹笃,从来不说谎话。2. 初中生:我喜欢和淹笃的朋友交往,因为他们不会欺骗我。3. 高中生:在社会上,淹笃的人往往能够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