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常羊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ngyáng

常羊

拼音cháng yáng

注音ㄔㄤˊ 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相羊,徜徉;逍遥。《淮南子·天文训》:“东南为常羊之维。” 庄逵吉 注:“常羊即相羊,亦即徜徉。”《汉书·礼乐志》:“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 颜师古 注:“常羊,犹逍遥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应变而动,随物常羊。”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形天 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 常羊 之山。”《宋书·符瑞志上》:“ 炎帝 神农氏 ,母曰 女登 ,游於 华阳 ,有神龙首感 女登 於 常羊山 ,生 炎帝 。”
    (3).虫名。《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 毛 传:“草虫,常羊也。”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草虫,常羊也。大小长短如蝗,奇音清色,好在茅草中。”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性格或行为乏味、平庸,毫无特色。

详细解释

  • 常羊是由“常”和“羊”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常”表示平凡、普通,而“羊”则代表羊群中的一只羊。常羊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平庸无奇,毫无特色或个性。

使用场景

  • 常羊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乏味、平庸,缺乏独特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某人的性格或行为缺乏创造力、特色或个性。

故事起源

  • 常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相传孔子曾经评价自己的学生曾参为“常羊”。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性格和行为平庸无奇,没有独特的才华或能力。因此,孔子用“常羊”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常羊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演讲毫无亮点,完全是一个常羊。2. 这个电影缺乏创意,就像一个常羊一样无聊。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常羊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羊在农田中是非常常见和普通的动物。将“常”和“羊”结合在一起,形成“常羊”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形容平庸、乏味的成语,如平庸无奇、无趣、毫无特色等。2. 学习其他与羊相关的成语,如羊入虎口、羊肠小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水平很常羊,没有什么特色。2. 初中生:这个作文内容平平庸庸,就像一个常羊一样无聊。3. 高中生:他的演讲缺乏创意,完全是一个常羊。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创新性太差,毫无特色,就像一个常羊一样。

拆字解意

常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