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罗
拼音sī luó
注音ㄙㄧ ㄌ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撕掳。料理;打点。指勒索财物。 清 方苞 《狱中杂记》:“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於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的形象、状态、行为等显得懒散、呆滞、无精打采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斯罗一词源于佛经中的“斯罗陀”,原为佛教用语,形容人在修行中陷入迷茫、无精打采的状态。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懒散、呆滞状态,缺乏活力和动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状态,表示某人没有精神、没有活力,表现出懒散、呆滞的样子。可以用来形容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的表现,或者形容某个团队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斯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故事中,佛陀的一个弟子因为修行中的困惑而表现出懒散、呆滞的状态,佛陀用“斯罗陀”来形容他的状态。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懒散状态。
成语结构
- 斯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通常用来修饰人或物的状态。
例句
- 1. 他整天无所事事,一副斯罗的样子。2. 这个团队工作效率太低了,都已经有点斯罗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斯罗陀这个佛教经典中的人物,他因为困惑而陷入懒散、呆滞的状态,从而记住斯罗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大般涅槃经》,了解更多关于斯罗陀的故事和佛教修行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斯罗的样子,老师都快生气了。2. 初中生:这个暑假我什么都没做,整天斯罗在家里。3. 高中生:考试前几天我都没有好好复习,结果考试时斯罗了一整天。4. 大学生:这个学期我选了太多课,每天都斯罗到晚上才能休息。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