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节
拼音huì jié
注音ㄏㄨㄟˋ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行礼之节期。《礼记·哀公问》:“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 陈澔 集说:“会节,谓行礼之期节。如葬祭有葬祭之时,冠昏有冠昏之时,不可废也。”《孔子家语·问礼》:“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
(2).合乎节奏。 唐 薛用弱 《集异录·蔡少霞》:“凤歌谐律,鹤舞会节。”
基本含义
- 指人能够掌握节制、自律的品质和能力。
详细解释
- 会节是由“会”和“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会”指的是能够掌握、懂得;“节”指的是节制、自律。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具备自律、节制的品质和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放纵自己。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备自我约束、自律能力强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节制自己的欲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保持冷静、坚持原则。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子问他如何才能做到“不欲不忧”。孔子回答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意味着孔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自律、节制。后来,人们将这种自律节制的品质形容为“会节”。
成语结构
- 会节是一个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很会节,从不过度消费,总能保持理性的态度。2. 她是一个会节的人,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都能保持冷静和坚持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会节”拆开来记忆。将“会”理解为“懂得、掌握”,将“节”理解为“节制、自律”。通过将这两个含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自律、节制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有节制”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节,不再玩游戏的时候玩太久。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会节,不能总是玩手机而忽略了学习。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会节,不要追求短暂的快乐而放弃了长远的目标。4.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会节,不要沉迷于娱乐而忽略了学业。5. 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会节,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理性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