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警角在词典中的解释
jǐngjiǎo

警角

拼音jǐng jiǎo

注音ㄐㄧㄥˇ ㄐㄧ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军中所吹的号角。《初学记》卷十二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大司马 桓温 屯中堂,夜吹警角, 怡 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文献通考·乐十一》引 宋 陈旸 《乐书》:“又 陆士衡 为 河北 都督,内怀忧懣,闻众军警角鼓吹,谓其司马 孙极 曰:‘我今闻此,不如 华亭 鹤鸣。’然则军中用警角,尚矣…… 宋 张兴世 谓父曰:‘天子鼓角,非田家翁所吹。’然则 桓温 人臣,屯中堂而用之,虽欲勿劾,得乎哉! 宋 朝警角,天下郡邑并得用之,非特武严之士也。”

基本含义

  • 指警察、官员等在维护社会秩序时发出的警告信号。

详细解释

  • 警角源于古代官员在巡视时所使用的号角,用以发出警告信号,提醒人们注意。这个成语比喻通过警告或示警来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以防止或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警察、官员等在工作中发出警告信号,也可用于比喻其他警告或提醒的情境。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用来描述警方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或者用于讲座或演讲中,以提醒听众注意某个重要问题。

故事起源

  • 关于警角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明确记载,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巡视时所使用的号角。这些号角发出的警告声音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警觉,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成语结构

  • 主体成语为“警角”,没有特殊结构。

例句

  • 1. 警察在街头吹响了警角,提醒市民注意交通安全。2. 政府发出警角,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警角”与警察发出的警告声音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位警察手持号角,在街头吹响警告信号,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巡视制度,以及古代社会的治安维护方式。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警察、官员相关的成语,如“警钟长鸣”、“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叔叔吹响了警角,提醒大家不要乱穿马路。2. 初中生:政府发出警角,呼吁市民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3. 高中生:警方吹响警角,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定。

拆字解意

警角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