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忌俗
拼音fèn shì jì s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解释,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个人对自认为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基本含义
- 指人厌恶世俗的虚伪、庸俗、浮躁等现象,怀有不满和反感的心情。
详细解释
- 愤世忌俗是一个形容词性的词语,由“愤世”和“忌俗”两个词组成。愤世指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失望,忌俗指对世俗的虚伪、庸俗的行为和价值观持有厌恶和拒绝的态度。愤世忌俗的人常常对世界和人们的行为抱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追求真实、纯粹、高尚的生活。
使用场景
- 愤世忌俗常用于形容个人或群体拒绝追随时尚潮流、对虚伪现象抱有不满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追求真实、批判世俗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对社会现象持有怀疑和不满态度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不满世俗的浮华和虚伪而选择隐居山林。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向往,成为了“愤世忌俗”这个成语的源头。
成语结构
- 愤世忌俗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形容词性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心态和态度。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着愤世忌俗的态度,不愿意参与虚伪的社交活动。2.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世俗的批判和愤世忌俗的情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愤世忌俗”与对虚伪和庸俗的厌恶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关联。也可以将其与《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世态炎凉”、“超然物外”等,了解更多关于人与社会关系、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些假装很好的人,我觉得他们很愤世忌俗。2. 初中生:我喜欢看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因为它们让我更加愤世忌俗。3. 高中生: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我希望能保持一颗愤世忌俗的心态。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学到了很多对社会现象持有批判和怀疑态度的知识,让我更加愤世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