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主
拼音diǎn zhǔ
注音ㄉㄧㄢˇ ㄓ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掌管,统理。《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初 策 使 范 典主财计。 权 时年少,私从有求, 范 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 晋 虞溥 《江表传》:“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交州外域记》曰: 越王 令二使者,典主 交趾 、 九真 二郡民。”
基本含义
- 指旧时君主或官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权威和主导地位。
详细解释
- 典主是由“典”和“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典”是指典章制度、法律法规等的主持者;“主”是指主宰、统治。典主的基本含义是指旧时君主或官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拥有权威和主导地位。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拥有决策权和主导地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机构在某个领域的主导地位。
故事起源
- 典主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一篇中。周礼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记载了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礼仪规范。在地官司徒的职责中,有一项是典主之职,即负责制定和执行典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由此,典主一词逐渐演变成了形容君主或官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成语结构
- 典主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这个领域是典主,决策权都掌握在他手中。2. 这个学校在艺术教育上一直是典主,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典主拆分为典和主两个字,典指典章制度,主指主宰、统治。可以通过联想典章制度的主持者具有权威地位,从而记忆典主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典章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典主,她决定了我们的作业和考试安排。2. 初中生:爸爸在家里是典主,他对我们的生活有决策权和主导地位。3. 高中生:这个学校的校长是教育界的典主,他对学校的发展有重要决策和指导作用。4. 大学生:在这个研究领域,教授是典主,他的研究成果有重要影响力。5. 成年人:公司的CEO是行业的典主,他的决策和领导能力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