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
拼音sēng gé
注音ㄙㄥ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僧人风格、格调。 唐 薛能 《赠源寂禅师》诗:“门禪从 北祖 ,僧格似 南朝 。”
(2).僧阁,僧楼。格,通“ 阁 ”。 前蜀 贯休 《题灵溪畅公墅》诗:“境清僧格冷,新斩古林开。”
基本含义
- 指僧人的品格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详细解释
- 僧格是由“僧人”和“格”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僧人指的是出家修行的佛教徒,而格则指的是品格、操守。僧格合在一起表示僧人的品格高尚,道德修养深厚。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非常高尚,行为端正,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使用场景
- 僧格多用于褒义,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比如,当你想夸奖一个人有着高尚的品德时,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僧格。
故事起源
- 《佛说法界品》中有这样一句话:“佛法之中,如来出世,为度众生,为解脱众生,为安乐众生,为护护念众生,为令众生得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四法,心不阿附,乃至于生三恶道,亦能安住如是心故。是名真僧格。”这句话意味着菩萨们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境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成为真正的僧格。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真正的僧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高尚的品德。2.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而且为人正直,真是个僧格之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僧人”的形象,来记忆“僧格”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修行多年的僧人,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僧格。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的僧人修行和道德要求,以及其他与品德、道德有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仁义道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的老师每天都教我们做一个真正的僧格。2.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僧格,为社会做出贡献。3. 初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像一个真正的僧格一样,保持高尚的品德。4. 高中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僧格,需要长期的修行和自我约束。5. 大学生: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真正的僧格,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