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赇赂在词典中的解释
qiú

赇赂

拼音qiú lù

注音ㄑㄧㄡˊ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贿赂。《汉书·王莽传中》:“郡县赋敛,递相賕赂。”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 苏谦 者, 建 之兇豪,兵兴,席隅官势,以杀人取賕赂,屡移狱矣。”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奏记文牘,是非真伪,成於賕赂。”

基本含义

  • 用财物来诱使人,贿赂。

详细解释

  • 赇赂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指用财物来引诱或诱使人,特指贿赂。这个成语强调通过给予财物来达到某种目的或影响他人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赇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但在描述贿赂行为或谈论贪污腐败问题时会用到。它可以用来指控某人贿赂他人以谋取私利,或者用来提醒人们警惕贿赂行为的存在。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荀卿曾劝说孟子在施政上更加注重道德和义理,而不是以财物来诱惑人。孟子回答说,财物可以用来赇赂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和义理的约束,财物的诱惑力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这个故事中的赇赂一词,后来被人们引申为贿赂行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赇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为“赇+赂”。

例句

  • 1. 他通过赇赂领导,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职位。 2. 这个公司被指控赇赂政府官员,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财物,试图诱使另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你可以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qiú lù”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贿赂和腐败问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和道德准则,以及如何预防和打击贪污腐败行为。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糖果赇赂我,希望我帮他做作业。 2. 初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因为赇赂被判刑了。 3. 高中生:他通过赇赂老师,获得了更高的分数。 4. 大学生:赇赂在商业界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拆字解意

赇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