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礼
拼音dú lǐ
注音ㄉㄨˊ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亵渎礼教。 唐 李翱 《陵庙日时朔祭议》:“与其黷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远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北史一·魏本纪五》:“ 元魏 孝庄 始尊其父为 文穆皇帝 ,迁主太庙,而以 孝文 为伯考,此末季黷礼之事,不足为训。”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犀利、锋芒毕露,不顾忌他人感受的礼节。
详细解释
- 黩礼源自《左传·昭公十三年》,原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黩武向齐国使者礼节不周,言辞犀利,毫不顾忌他人感受。后来,黩礼泛指人的言行举止刻薄、尖锐,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以此来表达对某人的批评或讽刺。
使用场景
- 黩礼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言辞或行为,可以用于文学作品、社交场合或日常生活中。但需要注意使用时的语境,以免造成冲突或伤害他人感情。
故事起源
-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黩武因不满齐国使者的态度,故意以刻薄的言辞和不周到的礼节对待,从而形成了“黩礼”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黩礼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黩和礼分别表示言辞犀利和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
例句
- 1. 他的黩礼言辞让人受伤了。2. 她的黩礼举止引起了争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黩礼与“刻薄的礼节”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礼节上表现刻薄,言辞犀利,不顾他人感受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黩礼相近的成语,如黩武、犀利等,以扩展对于形容锋芒毕露、言辞犀利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黩礼言辞让人感到非常伤心。2. 初中生:她对待同学的黩礼举止引起了争议。3. 高中生:他的黩礼言辞让人感到愤怒和不满。4. 大学生:在辩论中,他用黩礼的言辞击败了对手。5. 成年人:不要对待他人的意见用黩礼的态度回应,要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