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舱综合症
拼音jīng jì cāng zōng hé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经济舱综合症”学名为深度静脉血栓症,是指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不动,导致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淤滞,从而使下肢静脉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在下飞机活动后,血栓脱落,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并在此形成栓塞,引起肺梗塞,使肺脏血氧交换困难,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经济舱综合症-出处
“经济舱综合症”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年10月。当时,一名28岁的英国妇女乘坐飞机从澳大利亚经过长达20多个小时的旅行后,一到伦敦机场便昏倒在地,2个小时后在英国医院不治死亡。经检查发现,这名妇女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因为病症特殊,科学家将其命名为“经济舱综合症”,泛指乘客因乘坐飞机所造成的综合病症。
经济舱综合症-危害
深部静脉内血液形成的血凝块,主要见于下肢(一般为单侧且左侧多见),多从小腿和膝关节背面静脉丛发生,并向上延伸到大腿、腹股沟和髂窝内的大静脉。这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情况,因为形成的血块可能碎裂或脱落,随血流到右心进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这是临床内科危急重症,若大块血栓阻塞了肺动脉主干,可以导致猝死!
经济舱综合症-受害人群
根据2001年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调查结果是,在英国每年因“经济舱综合症”死亡的人数为300人到2000人,而澳大利亚有据可查的近几年因“经济舱综合症”死亡的人数为18人。人们也许会认为二者数据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在英国的调查中,把飞行后没有立即发病或死亡但后来发病或死亡的也计算在内。其实,目前在澳大利亚也有几百人的集体诉讼,状告航空公司服务不周,而使他们患上“经济舱综合症”。而且,英国的一份调查还显示,有3名参加了悉尼奥运会的英国运动员也患上了“经济舱综合症”,甚至,飞行员也有这样的病情。
经济舱综合症-病因及注意事项
以往人们认为,“经济舱综合症”的诱因是飞机上活动空间狭小,乘客无法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导致静脉回流发生困难,引起血栓浓度增加。基于以上认识,专家告诫人们,乘坐飞机时要适当增加锻炼,多喝一些含果汁的饮料,这样对预防“经济舱综合症”大有好处。有些专家还建议,乘客乘坐飞机时要带一些阿斯匹林之类的药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可以缓解症状。然而此次研究结果却完全否定了上述预防措施。
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舱综合症”的发生与增加机上锻炼时间、多喝果汁饮料完全没有相关关系,增加锻炼时间和进食果汁饮料并不能预防“经济舱综合症”的发生。
另一方面,阿斯匹林只对动脉血栓有效,对静脉血栓则不起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基于此,有些专家甚至建议,在飞机上进行伤病治疗时,尽量不要使用阿斯匹林,防止出现负面效果。
此项研究结果的数据表明,真正与“经济舱综合症”相关的因素是体内凝血因子突变,这个因素是由人体遗传所决定的。此项研究结果还表明,白人和南非印度后裔更容易患“经济舱综合症”,而黑人患“经济舱综合症”的概率非常低。
此前的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乘客长时间乘坐飞机会引发“经济舱综合症”。
2003年7月,南非金山大学公布了关于“经济舱综合症”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和以前的调查数据存在很大差距,也更正了以前对“经济舱综合症”的种种不正确认识,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南非最新一期《南非医学杂志》上。 而此次的研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在899名乘客中,10%的乘客体内出现融栓二聚体增高的现象,而真正出现“经济舱综合症”症状的只有1%左右!这说明,“经济舱综合症”被人们大大夸大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因为体质的先天不足才能导致“经济舱综合症”。
经济舱综合症-易患人群
下列情况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癌症患者;老年人;慢性病住院长期卧床不能行动者;肥胖者;目前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治疗者;孕妇;近期有过大手术或创伤者;以往曾有过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者;有先天或遗传性凝血障碍者。
经济舱综合症-发病几率
根据大量数据资料显示,航空旅行时间超过6小时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为短期飞行旅行者2-4倍,约每2000人次里有1例发生程度不同的深静脉血栓形成。WHO于2001年3月经过回顾和分析,结论为:“航空旅行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存在相关联系性”。
并非仅仅乘经济舱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也见于头等客舱旅行者,只是前者更多,发生的病例也就更多,因而有其俗名“经济舱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见于长时间乘汽车或火车旅行者,以及年轻、平素无健康问题者甚至运动员。
经济舱综合症-防止
旅行时,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和鞋。
经常饮水、果汁或牛奶,补充水分。
避免酒精和咖啡饮料。
避免交叉腿及膝关节,避免膝关节背面受压。
经常改变坐姿,尽量订购靠走道的座位,可方便离座站立或走动。
避免长时间睡眠。
如果没有禁忌症,并征得医生同意,可以考虑服用一片儿童剂量的阿司匹林,旅行前一天开始,至旅行结束后一天。(争议中)
原位做保健运动:脚踝环绕运动或脚跟着地脚尖上抬,然后脚尖点地脚跟上提,以促进小腿后肌肉群收缩各30秒钟;或缓慢分别上抬膝关节朝向胸部保持10-15秒,同时主动有意识收缩大腿肌肉群;这些动作使肌肉收缩挤压静脉壁,促进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穿特制医用弹力袜,尤其有益于老年、孕妇以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倘若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又要长途旅行坐空间狭小的交通工具,切勿忘记上述注意事项,远离深静脉血栓形成;倘若两千分之一的概率不幸发生,请及时就医,以避免和减少万分之一的悲剧发生。
经济舱综合症-发明
一种能防止经济舱综合症的按摩脚垫已经面世。这种称为“Airogym”的新发明,能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即所谓的经济舱综合症病征。实验证明,“Airogym”促进血液循环的效率高达50%。由于经济舱搭客长时间坐在狭窄的座位上,缺乏运动,可能造成严重的血管阻塞,导致猝死。这种脚垫用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它放在脚下,就可压缩脚部血管,促使血液流入小腿静脉。阿拉伯航空公司已开始免费为长途班机的搭客提供脚垫。
基本含义
- 指在经济舱中长时间乘坐飞机导致的疲劳、不适和身体不适应的症状。
详细解释
- 经济舱综合症是一个由经济舱乘坐飞机引起的身体不适和疲劳的词语。长时间乘坐飞机,经济舱的空间狭小,座位舒适度较低,缺乏足够的腿部伸展空间,容易导致乘客感到疲劳、不适和身体不适应。这种症状包括腰酸背痛、腿部麻木、肌肉紧张等,并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水肿、头痛等问题。
使用场景
- 经济舱综合症可以用来形容乘坐经济舱时的身体不适和疲劳,特别是长时间的飞行。可以用于旅行、航空公司服务、航班安排等相关话题。
故事起源
- 经济舱综合症这个词语是近年来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经济舱的座位空间较小,舒适度较低,乘客在长时间乘坐飞机后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和疲劳的情况。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们对经济舱乘坐体验的描述和总结。
成语结构
- 经济舱综合症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经济舱”、“综合”和“症”。其中,“经济舱”表示乘坐飞机的舱位类型,“综合”表示综合性的、多方面的,“症”表示症状或疾病。
例句
- 1. 长时间坐经济舱会导致经济舱综合症的发生。2. 为了避免经济舱综合症,乘客可以选择升级到商务舱或头等舱。3. 经济舱综合症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旅行的愉快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经济舱综合症”拆分为“经济舱”、“综合”和“症”三个部分来记忆。同时,可以将乘坐经济舱的不适和疲劳与“综合症”这个常见的疾病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航空公司提供的不同舱位类型的差异和服务内容,以及如何减轻长时间飞行对身体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与旅行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丰富词汇量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坐经济舱的时候,腿会麻,感觉像得了经济舱综合症一样。2. 初中生:长时间坐经济舱可能导致经济舱综合症,所以我希望能坐商务舱。3. 高中生:经济舱综合症是乘坐经济舱时的常见问题,但通过合理的休息和锻炼可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