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躁
拼音chǔn zào
注音ㄔㄨㄣˇ ㄗ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笨拙急躁。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某生来蠢躁,动輒颠迷。”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愚笨而急躁。
详细解释
- 蠢躁是由“蠢”和“躁”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蠢指愚笨、愚蠢,躁指急躁、焦虑。蠢躁形容一个人既愚笨又急躁,思维不灵活,容易冲动。
使用场景
- 蠢躁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表现出的愚笨和急躁。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蠢躁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用“蠢躁”来形容人的愚笨和急躁,意味着一个人的思维不灵活,容易冲动。后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蠢躁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形容词“蠢”表示愚笨,形容词“躁”表示急躁。
例句
- 1. 他蠢躁的性格导致他经常做出冲动的决定。2. 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变得蠢躁,要冷静思考。3. 这个项目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能蠢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蠢躁”。可以想象一个愚笨而急躁的人,他的思维不灵活,容易冲动,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性格特点相关的成语,例如“聪明伶俐”、“懒散”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蠢躁行为导致他在考试中犯了很多错误。2. 初中生:他的蠢躁性格让他在班级里没有朋友。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变得蠢躁起来,经常发脾气。4. 大学生:他的蠢躁个性让他在实习的工作中犯了很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