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鸣棹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zhào

鸣棹

拼音míng zhào

注音ㄇㄧㄥˊ ㄓ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开航;开船。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连橈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基本含义

  • 指船上的人一齐鸣锣敲鼓,声势浩大。也比喻众人一致呼吁、表示决心。

详细解释

  • 鸣棹的本义是指船上的人齐声敲鼓,用以提醒船工划桨。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众人一齐鸣锣敲鼓,表示决心和呼吁。它形象地表达了众人的团结和力量。

使用场景

  • 鸣棹常用于形容众人一致行动,表示团结的力量。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共同努力、共同呼吁的场景,如政府号召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社会公益活动等。

故事起源

  • 鸣棹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船工文化。在古代,船工们在划船的时候,常常会齐声敲鼓,以保持节奏和提醒船工们的动作。后来,人们将这种团结一致的场景比喻为众人一齐鸣锣敲鼓,形成了成语“鸣棹”。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表示众人一齐鸣锣敲鼓的意思。

例句

  • 1. 在环保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鸣棹呼吁保护环境。2. 面对困难,我们要团结一致,鸣棹前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鸣棹”这个成语与“众人一齐鸣锣敲鼓”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众人在船上齐声敲鼓,表示团结和决心。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团结和力量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鸣棹保护小动物,让它们生活得更好。2. 初中生:大家鸣棹呼吁停止校园欺凌,让校园更加和谐。3. 高中生:在面对疫情时,全国人民鸣棹,共同抗击病毒。

拆字解意

鸣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