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事对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duì

事对

拼音shì duì

注音ㄕㄧˋ ㄉ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用相似或相反的人物故实,构成对偶句的修辞方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 宋玉 《神女赋》云:‘ 毛嬙 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 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

基本含义

  • 指事情相对应、相符合。

详细解释

  • 事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事”指事情、事物,“对”表示相对应、相符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事物相互匹配、相互适应的情况。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

使用场景

  • 事对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说“学习和实践是事对的”,意思是学习和实践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故事起源

  • 事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乌鸦和鱼的故事。乌鸦在树上叫着“鱼鱼”,鱼游过来问乌鸦为什么叫它,乌鸦回答说:“鱼与我同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也有可能发生联系和关联。

成语结构

  • 事对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可以根据句子需要,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

例句

  • 1. 学习和实践是事对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2. 在团队合作中,互相理解和支持是事对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事对”这个成语与两个相互配合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场景。例如,可以想象一只乌鸦和一条鱼在一起,象征着两个事物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事对”意思相近的成语,例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好朋友是事对的,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2. 初中生:数学和物理是事对的,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3. 高中生:理论和实践是事对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4. 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事对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