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逋臣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én

逋臣

拼音bū chén

注音ㄅㄨ ㄔ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逃亡之臣。 唐 罗隐 《代韦徵君逊官疏》:“在陛下簪珥间犹恐登用未尽,又安可以遽及逋臣。”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逋臣解剑酬渔父,处士挥钱付酒家。” 清 洪楝园 《悬嶴猿·题词》:“穷岛萍浮一 首阳 ,逋臣虽去蕨薇香。” 傅尃 《感怀》诗之二:“从此止乌定谁屋?藐余何惜作逋臣。”

基本含义

  • 指逃避责任的官员或臣子。

详细解释

  • 逋臣是由“逋”和“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逋指逃避、逃亡,臣指官员、臣子。逋臣指的是逃避责任、逃避职责的官员或臣子。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批评那些不尽职尽责、逃避责任的官员。

使用场景

  • 逋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于描述那些贪图享乐、逃避责任的官员。可以在文言文阅读、古代历史研究等领域中使用。

故事起源

  • 逋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根据记载,唐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叫杨国忠,他是唐玄宗的心腹大臣,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然而,杨国忠却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逃避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被人们称为“逋臣”。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逋臣”这个成语的源头。

成语结构

  • 逋臣是一个形容词的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位官员一直在逃避自己的责任,真是个逋臣。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像逋臣一样逃避,而应该勇敢面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逋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面对责任时选择逃避,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类似的成语,例如“懒政狐疑”、“漏网之鱼”等,可以帮助扩大成语的应用范围,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位老师总是逃避批改作业,真是个逋臣。2. 初中生:我不喜欢那个班长,他总是逃避自己的责任,真是个逋臣。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勇于担当,而不是成为逋臣,逃避自己的责任。

拆字解意

逋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