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子
拼音jiáo zǐ
注音ㄐㄧㄠˊ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嚼子 jiáozi
[bit (of a bridle)] 横勒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缰绳上,以便驾驭
◎ 嚼子 juézi
[bit] 横勒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缰绳上,以便驾驭
英文翻译
1.bit of a bridle; snaffle
详细解释
放在马口里的链形铁器,两端连在缰上,以便驾驭。古名曰“衔”。《红楼梦》第六八回:“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然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七:“你有笼头我有嚼子,反正你是得不了便宜的。”
基本含义
- 指人说话谨慎小心,言辞慎重,不轻易发表意见或表态。
详细解释
- 成语“嚼子”源于古代的一种刑罚方式。古人在实施刑罚时,会将被判罪的人的嘴巴用绳子捆住,使其无法开口说话。这种刑罚形成了“嚼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言辞上谨慎小心、不轻易表态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表达意见或发表言论时非常谨慎慎重,不轻易表态或发表意见的情况。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言语保守、缺乏勇气或不敢表态的批评。
故事起源
- 关于“嚼子”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刑罚方式中的“嚼子”刑罚有关。古代的“嚼子”刑罚是一种严厉的刑罚方式,用来惩罚那些言辞轻率、不慎言辞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嚼子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总是嚼子,很少发表意见。2. 这个政府官员很会嚼子,几乎没有听到他说过什么具体的计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嚼子”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绳子捆住嘴巴,无法开口说话的场景,以此来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表态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言传身教”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提问的时候,有的同学会嚼子,不敢回答问题。2. 初中生:我在班级讨论时,有时会嚼子,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一些选手会嚼子,不轻易发表意见,以保证自己的观点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