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祀
拼音zǎi sì
注音ㄗㄞˇ ㄙ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年。《左传·宣公三年》:“ 桀 有昏德,鼎迁于 商 ,载祀六百。” 杜预 注:“载、祀皆年。” 杨伯峻 注:“古人或称载,或称祀,或称年,或称岁,其实一也。‘载祀六百’为叙事语,载祀连言,复词也,谓 殷商 有国六百年耳。”《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载、祀皆年也……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基本含义
- 指承载祭祀祖先的仪式或活动。
详细解释
- 载祀是指承载祭祀祖先的仪式或活动。在古代,祭祀祖先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传统之一,人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纪念。载祀成语中的“载”指承载、举行,而“祀”则指祭祀。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
使用场景
- 载祀一词主要用于描述举行祭祀仪式的情景。它可以用于讲述古代祭祀活动的历史背景,也可以用于描述现代社会中举行祭祀仪式的情况。此外,载祀也可以用于比喻一些重要的庆典或仪式性活动。
故事起源
- 载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代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需要得到安抚和供养,因此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这种祭祀活动被称为载祀,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
成语结构
- 载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载”是动词,表示承载、举行的意思;“祀”是名词,表示祭祀的意思。
例句
- 1. 每年清明节,我们家都会举行载祀仪式,缅怀先祖。2. 在古代,贵族们会在特定的日期举行盛大的载祀仪式。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和理解“载祀”这个成语,可以将“载”想象成一个人手里托着祭品,而“祀”则代表祭祀的仪式。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祭祀仪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相关的成语。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祭祀相关的成语,如“祭酒”、“祭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载祀仪式,向先烈们致敬。2. 初中生:载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代表着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3. 高中生:载祀这一传统活动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