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踉跄跄
拼音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ㄌㄧㄤˋ ㄌㄧㄤˋ ㄑㄧㄤˋ ㄑㄧㄤˋ
踉踉跄跄
◎ 踉踉跄跄 liàngliàng-qiàngqiàng
[staggering]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基本含义
- 形容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的样子。
详细解释
- 踉踉跄跄形容行走时姿势不稳,身体摇摆不定,步伐蹒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走路摇摇晃晃,姿态不稳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行动不稳定、缺乏决断力。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鲁侯踉踉跄跄以至于卫。”据说这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踉踉跄跄地走到了卫国。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走路不稳定的样子。
成语结构
- 由两个重复的词语构成,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喝醉了,走路踉踉跄跄的。2. 小孩子学步时常常踉踉跄跄,需要家长的扶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踉踉跄跄”与走路不稳定的画面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走路的成语,如“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摔倒了,摇摇晃晃地站起来。2. 初中生:他喝醉了,踉踉跄跄地走到了家门口。3. 高中生:他心情糟糕,走路时踉踉跄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