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觳
拼音jí hú
注音ㄐㄧˊ ㄏ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俭薄。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尚贤》里面讲王天下正诸侯者必须置三本……但他说到节用节葬上来,却要采取平均主义,瘠觳到万分,不仅是于事行不通,而且是于理也说不通的。”
基本含义
- 指瘦弱、憔悴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瘠觳是由“瘠”和“觳”两个词组成的,瘠指人或动物瘦弱不堪的样子,觳指骨瘦如柴。瘠觳形容人或动物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憔悴、消瘦。
使用场景
- 瘠觳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外貌,特别是形容因为饥饿、疾病等原因导致身体消瘦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好,或者形容一个人憔悴不堪。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有一段记载,说的是齐国的襄公曾经在战争中被围困,食物短缺,导致人们饥饿憔悴。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形容襄公及其臣民的样子为“瘠觳”。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瘠觳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他生病后,整个人变得瘠觳不堪。2. 那只流浪猫因为长时间没有食物,变得瘠觳了。3. 这个孩子因为家境贫寒,长年饥饿,看起来瘠觳不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饿得瘦弱不堪的样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瘠觳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瘠觳相关的成语,如“骨瘦如柴”、“瘦骨嶙峋”等,以丰富对形容人瘦弱的词汇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生病后,变得瘠觳不堪,不能参加体育课了。初中生:看到那些战争中的难民,瘠觳的样子让我心生怜悯。高中生:他因为长时间的奋斗和忙碌,变得瘠觳不堪,看起来很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