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复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

三复

拼音sān fù

注音ㄙㄢ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
    谓反复诵读。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 金 宇文虚中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董必武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 三復白圭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或文章反复推敲、修改,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

详细解释

  • 三复是一个修辞手法,指的是在写作或言辞中反复推敲、修改,以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通常是指作者或演讲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断的反复修改和润色,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表达效果。

使用场景

  • 三复常用于文学创作、演讲和表达中,特别是在追求精确、准确和优美的表达时。它强调了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的追求和努力,以及对细节的关注和修饰。

故事起源

  • 三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一书中。在书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精细的描写,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而“三复”正是曹雪芹用来形容自己对小说反复修改和润色的过程。

成语结构

  • 三复的结构是“三”和“复”两个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的演讲稿经过了三复五校,才达到了如此精彩的效果。2. 这篇文章经过了三复,才得到了编辑的认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复”看作是一个数字组合,表示反复的次数。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作家或者演讲者在反复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品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不同作家和演讲者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经过了三复,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2. 初中生:为了提高演讲的效果,我对稿子进行了三复五校。3. 高中生:这篇文章经过了三复,才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4. 大学生:为了让论文更精确,我对每一个段落都进行了三复。5. 成人:我对这份报告进行了三复五校,以确保没有任何错误。

拆字解意

三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