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社交
拼音gū dú shè jiāo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孤独社交 -简介
2011年奥斯卡大热电影《社交网络》中的绝妙反讽,在我们身边却真实而广泛地存在着各类SNS(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s,即社交网站)工具横行的当下,人人网、开心网、微博等社交工具接连掀起阵阵热潮,更有不少人沉迷其中。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使用社交网站的多为80后以及90后的职场人,其中,半数以上人士更将其作为人际关系的主要沟通方式,“网上活跃,网下落寞”成为不少人的现实写照。
处处上演《社交网络》
镜头一:网络好友难解“近渴”
网友“淡然”:“在QQ上,我有500个好友;在开心网上,我是超级大富翁;在微博上,我有超过1000个粉丝……但是呢,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生病了,病得很厉害,我却想不起来打哪个电话,他们可以来照顾我。我反反复复看着自己的手机通讯录,天呐,里面有好多个名字,我压根想不起来他们到底是谁。”
镜头二:只知其网名不知其真名
网友“咆哮帝”:“很多人应该有跟我类似的体验:所谓的很多朋友中,你所知道的,其实只是对方的一个网名,你连对方真正叫什么,是做什么的,一无所知,即使你们认识了好几年。随着对方在网络上消失,你们的社交关系,也就此终结了。”
镜头三:见面不看彼此看手机
销售主管何小姐:“前不久,参加好不容易凑到一起的大学同学聚会。8个人坐到一起,很有看相的一盘菜刚端上来,其中一个人拍照、上传到微博,然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拿出手机,开始在微博上转发、评论。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面:本来应该热热闹闹的饭局,变成了大家都低头看着手机不停傻笑,太不可思议了!”
两成人成天“挂”网上
电影《社交网络》中,男主角马克在网络世界大受欢迎,在社交网站上,他拥有500万个网友,只有这种虚拟的、松散的、不需要面对面的社交,才能让他感到轻松和真实;但是现实中,他却只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网络作为一个虚无的东西,却承载着那么多人的社交圈,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采访中,相当数量的白领表示,明显感觉社交网络正在不断侵蚀着现实社交的频率和空间。有白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玩笑道:“如今,手机已经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社交平台,满大街都可以看到随时盯着手机的路人。如此一来,再怎么擅长盗窃的小偷,也没有机会对你的手机下手了吧!”
调查表明,仅有3.2%的人表示没有听说过任何SNS网站或微博。其中,22.0%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整天都挂在上面,随时关注;35.3%的人选择有事儿没事儿就上去看看,一天得登录三四次;34.4%的职场人每次登录社交网站要花费半小时以上。
人性温情横遭扼杀
其实对于社交网站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冲击,各界早就有所思考。2011年1月揭晓的第68届金球奖,其最大赢家便是根据“脸谱”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故事改编的电影《社交网络》。电影描写了“脸谱”对人与人之间惯有交往模式的改变。如孤独、寂寞的男主角马克,靠着点击鼠标就能俘获超过133万名“好友”,但现实世界中,他最好的朋友却在起诉他。
当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动不动就能拥有成千上万“好友”时,朋友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专家指出,社交网站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正在变得肤浅而低质。“脸谱”这样的社交网站看似加深了人和人之间的了解,但实则在毁灭一些人性中最温情的部分,比如分手了的情侣,只需在主页上轻轻点一下“删除”,就可以让对方在自己的世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西班牙《国家报》曾预言,孤独将成为21世纪不断蔓延的“社会瘟疫”。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则预言的准确性。在接受调查的2000多名英国人中,约有1/1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常常感到孤独。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在18岁到34岁的人群中,感到孤独的人所占比例近60%,远远超过55岁以上人群35%的比例。
网络替代不了现实交流
公司管理人员郭先生表示:“我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身在同一个城市,住所仅隔一条街道,每天都在微博上互动,却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我们终于各自带着老婆孩子聚到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那种真实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朝着对方大笑的时候,不再是那个标准的网络表情,而是能看见彼此眼角的鱼尾纹……我们决定,以后每个周末都要聚会一次。”
社交网站的确已经极大地便捷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但终究替代不了现实交流。就如电影《社交网络》中马克所遭遇的困境一般,大量职场人对于日趋网络化的社交,也显示出了诸如的不适以及厌倦。财会人员胡先生表示:“如果成天都活在社交网络上,那我们的社会交际功能,一定会逐步退化吧。其实,人和人之间那种面对面交流的愉悦感和真实感,是再如何先进的社交网络,都不能相媲美的。想要交到真正的朋友,必须走出门去,而不是一天到晚呆在网上。”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详细解释
- 孤独社交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孤独和社交。孤独表示一个人独处、感到孤单;社交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孤独社交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无法融入或交流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在聚会、派对、工作场合等社交场合中,一个人感到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传说。它是根据生活中人们的实际经验和感受所创造出来的,用于描述一种心理状态。
成语结构
- 该成语由两个词语组成,分别是“孤独”和“社交”。
例句
- 1.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感到孤独社交,没有朋友可以依靠。2. 虽然身处人群之中,但她仍然感到孤独社交,无法融入他们的谈话和活动。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该成语,你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孤独和社交,并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一个社交场合中感到孤独和无助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孤独社交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的知识,以提高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能力。也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孤独和社交的心理学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新学校的第一天,我感到孤独社交,没有朋友和我一起玩。2. 初中生:我在社交活动中总是感到孤独,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3. 高中生:在班级聚会上,我感到孤独社交,因为我不太善于与陌生人交流。4. 大学生:在新的城市里,我感到孤独社交,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5. 成年人:在工作场合中,我常常感到孤独社交,无法融入同事们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