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善
拼音zhǐ shàn
注音ㄓㄧˇ ㄕ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阻止别人做好事。《吕氏春秋·乐成》:“中主以之哅哅也止善,贤主以之哅哅也立功。” 三国 魏 曹操 《杨阜让爵报》:“ 子贡 辞赏, 仲尼 谓之止善。”
基本含义
- 指阻止善良的行为,扼杀善念。
详细解释
- 止善是由“止”和“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止”意为阻止、制止,“善”意为善良、善行。止善的意思是阻止善良的行为,扼杀善念。这个成语含有一种讽刺的意味,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私利而阻挠别人善行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止善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出于私利或恶意而阻挠别人善行、善举的行为。比如,当一个人在帮助他人时,却被别人故意阻挠或抹黑,我们可以说这是止善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个善良的人经常帮助别人,但总是遭到别人的嫉妒和阻挠。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道士,道士告诉他,他的善行被别人所阻止是因为他的善行太过出众,让别人感到嫉妒。道士建议他在行善的过程中保持低调,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嫉妒。从此以后,这个人开始了止善的行为,不再公开行善,而是默默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成语结构
- 止善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成语,其中“止”是形容词,修饰“善”这个名词。
例句
- 1. 他的止善行为让人们对他产生了质疑。2. 别人的阻挠并没有让他放弃行善,他依然坚持做好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止善”分解成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止”可以联想为“阻止、制止”,而“善”可以联想为“善良、善行”。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止善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和类似的成语,比如“杀鸡取卵”、“破镜重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止善行为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阻挠别人的善行,这就是止善的行为。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那些止善的人,他们总是阻挠别人做善事。4. 大学生:我们应该坚持做善事,不要被周围的止善行为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