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疏绌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chù

疏绌

拼音shū chù

注音ㄕㄨ ㄔ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疏远贬斥。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将军 卢賁 等前后短 熲 ( 高熲 )於帝,皆被疏絀。”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言行疏忽、不细心。

详细解释

  • 疏绌是由“疏”和“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疏”表示不密集、不紧密,而“绌”表示错漏、疏忽。疏绌形容人做事不细心、不周到,容易犯错误或出现纰漏的状态。

使用场景

  • 疏绌常用于形容人的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细致,容易出现疏忽大意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警告他人在工作或学习中要注意细节,避免犯错误。

故事起源

  • 疏绌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一段记载。公元前549年,鲁国有位叫季孙行父的大夫,他在鲁国任职多年,一直深受襄公的赏识。然而,有一次季孙行父在襄公的面前讲话时,竟然连续说错了三个字,这让襄公非常生气,认为季孙行父犯了大错,表示他不再信任他。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疏绌”来形容人的言行疏忽、不细心。

成语结构

  • 疏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的工作经常出现疏绌的情况,需要加强细心程度。2. 在写作业的时候,要避免疏绌,认真检查每一个步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疏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织布时,因为疏忽大意,导致织品上出现了很多漏洞,这样就可以联想到疏绌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粗心大意”、“马虎不细心”等,来拓展对于不细心、疏忽大意的描述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考试的时候犯了一个疏绌,忘记了最后一道题。初中生: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我写的文章有很多疏绌的地方,需要重新修改。高中生:为了避免疏绌,我在写论文之前会反复检查,确保没有任何错误。大学生及以上:在工作中,疏绌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时刻保持细心和专注。

拆字解意

疏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