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痱癗在词典中的解释
fèilěi

痱癗

拼音fèi lěi

注音ㄈㄟˋ ㄌ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痱磊 ”。小肿。亦泛指疹样小粒块。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痱癗,小肿也。” 唐 韩愈 《嘲鼾睡》诗:“木枕卜字裂,镜面生痱癗。”《埤雅·释鱼》:“蟾除吐生,腹白背黑,皮上多痱磊,跳行舒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思想、言行不端正,没有原则。

详细解释

  • 痱癗,古代医学上指的是一种皮肤病,多发于夏季。引申为人的思想、言行不正当,没有原则,指人品不端正,行为不检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端正,缺乏道德原则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违背道德准则的人。

故事起源

  • 痱癗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言》中,但并未具体解释其含义。据说,痱癗原指一种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后来引申为人的思想、言行不正。痱癗这个词语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成语结构

  • 痱癗是一个形容词,可以用于修饰人的思想、言行。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痱癗,没有原则。2. 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痱癗,不值得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痱癗的发音“fèi pì”联想为“非屁”,表示非常不正当的言行。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行为规范相关的成语,如“狼狈为奸”、“心狠手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行为很痱癗,老师不喜欢他。初中生:有些同学考试作弊,这种行为太痱癗了。高中生: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痱癗,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拆字解意

痱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