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罚殛在词典中的解释

罚殛

拼音fá jí

注音ㄈㄚˊ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罚极 ”。诛戮。《书·多方》:“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 陆德明 释文:“殛,本又作极。”《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 汉 郑玄 笺:“届,极也。天所以罚极 紂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如其寸衷有昧,徇人贿託,废弃真才,神灵有知,允当罚殛。”

基本含义

  • 指严厉的惩罚,特指极刑。

详细解释

  • 罚殛是一个古代的刑罚方式,指的是用棍棒或鞭子将犯人打死。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严厉的惩罚或极刑。

使用场景

  • 罚殛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可以在相关的历史、文学、或法律讨论中出现。

故事起源

  • 罚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法制度。在古代,罚殛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用来对付重大罪犯或叛乱分子。这种刑罚方式以其残酷和严厉而闻名。

成语结构

  • 罚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犯罪分子犯下了滔天大罪,应当罚殛以儆效尤。2. 在古代,罪人犯下重罪就会被罚殛。

记忆技巧

  • 可以用以下方式记忆罚殛这个成语:1. 将“罚”字与严厉的惩罚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被打得遍体鳞伤。2. 将“殛”字与打死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被打死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法律和刑罚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说过古代的罚殛,觉得太残忍了。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古代的罚殛是一种严厉的刑罚。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代的罚殛刑罚方式。4. 大学生:我在法律课上了解到,罚殛是一种极刑,现代已经废除了。

拆字解意

罚殛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