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食言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yán

食言

拼音shí yán

注音ㄕㄧˊ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不履行诺言,失信。
    [构成]
    动宾式:食|言
    [例句]
    决不食言。(作谓语)
    [同义]
    失信
    [同音]
    食盐、石盐

近义词

  • 背约、失期、失约、爽约、失信

反义词

  • 守信

英文翻译

  • 1.go back on one's word; break one's promise

详细解释

  • ◎ 食言 shíyán
    [break one’s promise]违背诺言;失信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食言而肥
    决不食言
    言已出而又吞没之。谓言而无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 传:“食尽其言,伪不实。” 宋 苏轼 《与曾子宣书》之七:“《塔记》非敢慢……实未有餘力,乞限一月,所敢食言者有如 河 ,愿公一笑而恕之。”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既蒙 张太公 金诺,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十四:“ 陆晓平 没有食言。他去看 珊裳 ,常常去看,天天去看。”

基本含义

  • 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

详细解释

  • 食言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食指吃,言指言语。食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不履行自己的承诺或诺言。

使用场景

  • 食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不讲信用、不守承诺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不遵守约定、反悔、背弃承诺的情况,特别是在商业、政治或个人关系中。

故事起源

  • 食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叫蒲将军的人,他曾向楚国的人发誓说:“如果楚国派人来请我,我一定会前去。”但是当楚国真的派人来请他时,他却食言不去。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人们形容不守信用的典故。

成语结构

  • 食言是一个动词短语,由“食”和“言”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答应会来参加聚会,结果却食言不来了。2. 这个商人常常食言,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技巧记忆食言这个成语:1. 将“食”和“言”两个字分开记忆,食指吃,言指言语,联想一个人吃了别人的言语,不守信用。2. 可以将故事起源中的蒲将军形象化,想象他嘴里吃了很多言语,但却不守信用。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诚信、信用相关的成语,例如“守信用”、“言而无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以前的朋友常常食言,让我很失望。2. 初中生:老师说要给我们安排一个班级活动,但是他却食言了。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遵守承诺,不应该食言。希望以上关于“食言”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