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胡耇在词典中的解释
gǒu

胡耇

拼音hú gǒu

注音ㄏㄨˊ ㄍ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胡耈”。年老的人。亦指年老;高寿。《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 杜预 注:“胡耉,元老之称。” 孔颖达 疏:“《諡法》:‘保民耆艾曰胡。’胡是老之称也。《释詁》云:‘耉,寿也。’”《释名·释长幼》:“﹝九十﹞或曰胡耉,咽皮如鸡胡也。” 汉 蔡邕 《刘镇南碑》:“仁者寿,宜享胡耇。” 唐 颜真卿 《朝议大夫赠梁州都督徐府君神道碑》:“宜克享胡耇,荷天之龙。” 宋 司马光 《<吕献可章奏集>序》:“彼不以其道得者,或位极将相,寿及胡耇,从愚者视之,则可为愤邑;从贤者视之,以此况彼,所得所失,孰为多少耶?”

基本含义

  • 指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人。

详细解释

  • 胡耇原指战国时期的胡人酋长,后来引申为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人。胡耇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自命不凡、自负过高、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那些傲慢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谦虚、不虚心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非子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胡人酋长胡耇曾经来到赵国,自称自己是“天下第一智者”,想要向赵国贡献自己的智慧。然而,在与赵国官员的对话中,胡耇表现出了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态度。最终,胡耇没有得到赵国官员的认可,被赶出了赵国。胡耇的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自负、傲慢的人的典故。

成语结构

  • 胡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总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真是个胡耇。2. 这个胡耇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胡耇”与自负、傲慢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样子,表示这个人很胡耇。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对别人不尊重,真是个胡耇。2. 初中生:那个学霸总是对别人说教,真是个胡耇。3. 高中生:他自以为是,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真是个胡耇。4. 大学生:那个同学总是傲慢自大,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真是个胡耇。

拆字解意

胡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