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树
拼音yīng wǔ shù
注音ㄧㄥ ㄨˇ ㄕ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刺桐。 明 杨慎 《滇海曲》:“孔雀行穿鸚鵡树,锦鶯飞啄杜鹃花。”亦省作“ 鸚树 ”。 唐 徐彦伯 《唐柏梯寺之碑铭》:“明璣十斛,尽掷龙龕;珠橐千金,即悬鸚树。”参见“ 鸚哥花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重复别人的话或行为,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
详细解释
- 鹦鹉树是由“鹦鹉”和“树”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鹦鹉是一种会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而树则是植物中的一种。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像鹦鹉一样机械地重复别人的话语或行为,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人,特别是那些只会机械地重复别人观点的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自己主见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故事起源
- 鹦鹉是一种善于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而树是植物中的一种。由于鹦鹉善于模仿,人们常常用它来形容那些机械地重复别人的话语或行为的人。而将鹦鹉与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他像鹦鹉树一样,总是重复别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2. 不要成为一个鹦鹉树,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创造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鹦鹉和树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鹦鹉站在一棵树上,不停地重复别人的话语,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相关的成语,如“照猫画虎”、“走马观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就像鹦鹉树一样,总是跟着别人说话,没有自己的主意。2. 初中生:不要成为一个鹦鹉树,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3. 高中生:班里有些同学就是鹦鹉树,考试的时候只会背诵答案,缺乏自己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