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鹤
拼音chì jǐng hè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纲:鸟纲
动物名称:赤颈鹤 CHI JING HE
科:鹤科
拉丁名:Grus antigone
英文名:East sarus crane
详细解释
形态
赤颈鹤是鹤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为140—152厘米,体重12千克左右。头部和颈部裸露,颜色为鲜红色,嘴的基部有一个灰白色的羽斑。眼先有少许黑色的刚毛,颈的基部有时有一个白色的颈环紧邻裸露的上颈部。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为黑色,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延长,覆盖于淡灰色的尾羽上,其余体羽均为灰色。虹膜橙色,嘴灰色或绿角色,脚肉红色或红色。
分布
赤颈鹤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南部亚种,分布于云南盈江和西双版纳等地。
习性
赤颈鹤为留鸟,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湖边浅滩,以及林缘灌丛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地带。常单独或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亦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性胆小而机警。主要以鱼、蛙、虾、蜥蜴、谷粒和水生植物为食,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在水边和原野觅食,尤以清晨和傍晚觅食活动最为频繁。
叫声:响亮而持久的喇叭声,通常成对地日夜于地面或飞行时鸣叫。叫时颈伸直,嘴朝向天空。
繁殖
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
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自1960年以后,将适宜该种营巢的沼泽湿地开垦为农田,靠近田坝区的低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被砍伐,种植橡胶等经济林木和作物,使其丧失了栖息地。
过度捕猎:乱捕滥猎致使该种数量下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颈项红肿,比喻坚强勇敢的精神状态。
详细解释
- 赤颈鹤是由“赤颈”和“鹤”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赤颈指的是颈项红肿的样子,鹤是一种高雅、勇敢的鸟类。这个成语比喻人的精神状态坚强勇敢,不畏艰难困苦。
使用场景
- 赤颈鹤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仍然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人。可以用于表扬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励和鼓励他人。
故事起源
- 传说古代有一只鹤,颈项被毒箭射伤,但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治疗,最终康复了。这只鹤的颈项因为受伤而红肿,因此被人们称为赤颈鹤。后来,人们用赤颈鹤来比喻坚强勇敢的精神状态。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赤颈鹤的精神,始终不放弃。2. 她面对困难时像一只赤颈鹤,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一只鹤的颈项被箭射伤,但它依然坚强勇敢地康复,成为一只赤颈鹤。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坚强勇敢相关的成语,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考试中像一只赤颈鹤般勇敢,一直坚持到最后一题。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赤颈鹤一样坚强不屈。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让人佩服,他是一只赤颈鹤。大学生:在创业的路上,我们要像赤颈鹤一样勇敢地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