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昧
拼音dāo mèi
注音ㄉㄠ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贪恋,贪婪。《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遂乃宴安昬宠,叨昧伪封。” 李周翰 注:“叨,贪也。” 宋 王安石 《辞仆射表》:“苟叨昧以自安,惧谴尤之随至。”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言语或思维迷糊,不清晰明了。
详细解释
- 叨昧是指人的言谈或思维模糊、不清晰。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清楚、思维迷糊、不明白事理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叨昧多用于贬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智力不够、思维能力差,或者是形容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不清楚、含糊不清。
故事起源
- 叨昧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年》:“君子之言叨昧则不用”。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的言谈如果模糊不清,就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后来,叨昧逐渐演变成形容人言谈或思维模糊的词语。
成语结构
- 叨昧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回答叨昧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2.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感到有些叨昧了。
记忆技巧
- 叨昧的发音与“倒霉”相似,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当一个人的思维或言谈模糊不清时,可以想象他倒霉了,因为他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叨昧这个词语的用法和相关成语,可以查阅词典或者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同学的思维有点叨昧,听不太明白。2. 初中生:他的回答太叨昧了,根本不符合问题的要求。3. 高中生:这篇文章写得有些叨昧,逻辑不清晰,读起来很费劲。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如果表达叨昧,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