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浃
拼音yān jiā
注音ㄧㄢ ㄐㄧㄚ
繁体
基本解释
(1).深通。 明 文徵明 《沉先生行状》:“自羣经而下,若诸史子集,若释老,若稗官小説,莫不贯总淹浹。”
(2).浸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合膏,初以苦酒渍令淹浹,不用多汁,密覆勿泄。”
基本含义
- 形容水流汹涌,泛滥成灾。
详细解释
- 淹浃是指水势汹涌,泛滥成灾的情况。它形容水流奔腾,泛滥无法控制的状态,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使用场景
- 淹浃常用于形容灾害性的洪水、泛滥的河水等水灾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淹浃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大水灾,洪水泛滥,田地被淹,民众生活陷入困境。齐国的大夫公孙石在灾情中表现出色,他发动人力修筑堤坝,抵御洪水,最终成功地控制住了洪水。淹浃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水势汹涌,泛滥成灾。
成语结构
- 淹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洪水泛滥,整个村庄都被淹浃了。2. 这场暴雨把河水涨得淹浃,许多低洼地区都被水淹没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幅场景,河水暴涨,冲击着堤坝,水势汹涌澎湃,泛滥成灾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水相关的成语,例如“波澜壮阔”、“滔滔不绝”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洪水泛滥,整个村庄都被淹浃了,村民们都被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2. 初中生:这场大雨把河水涨得淹浃,许多农田都被水淹没了,农作物受到了严重的损失。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已经发展到了淹浃的地步,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