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
拼音gòng rèn
注音ㄍㄨㄙˋ ㄖ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动)被告人承认所做的事情。
[构成]
偏正式:供〔认
[例句]
供认不讳。(作谓语)
近义词
招认、招供、认可、承认
英文翻译
1.confess
详细解释
◎ 供认 gòngrèn
(1) [confess]∶不愿意地承认短处、失败、懈怠、过失或罪责
(2) [admission]∶[在刑法中]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
罪犯对此供认不讳
(1).法律用语。当事人陈述或招认有关案情的事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鞫》:“取兇犯口供讫,又将干证唤问……皆供认不讳。” 巴金 《家》十:“据说捉到了两个兵士,供认是那天动手打学生的人。” 艾青 《在浪尖上》诗:“拷打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逼他供认自己是‘纵火犯’。”
(2).泛指承认。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当我闭上眼,默忆一生中所遇到的人物时,我得供认,狰狞如判官的面孔占去多半。”
基本含义
- 毫不隐瞒地承认错误或罪行。
详细解释
- 供认不讳是指在面对错误或罪行时,毫不隐瞒地承认并坦白。这个成语强调了坦诚和诚实的品质,表示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并愿意接受惩罚。
使用场景
- 供认不讳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罪行时,勇于承认并愿意接受责罚的态度。它可以用于描述法庭审判中被告人的态度,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生活中的道德选择和行为。
故事起源
- 供认不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四年》中。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戴公的人,他因为犯罪被判处死刑。在即将被处决的时候,戴公毫不隐瞒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没有任何掩饰和辩解。这种勇于面对错误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就形成了成语“供认不讳”。
成语结构
- 供认不讳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供认”和“不讳”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法庭上,他供认不讳,承认了自己的罪行。2. 面对错误,我们应该学会供认不讳,勇于承担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法庭上,毫不隐瞒地供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场景。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供认不讳相关的成语,如“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坦诚和诚实的品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错了作业,我会供认不讳并向老师道歉。2. 初中生:面对考试作弊的行为,我们应该供认不讳并接受惩罚。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们应该供认不讳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供认不讳并及时纠正错误,以保持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