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扶老在词典中的解释
lǎo

扶老

拼音fú lǎo

注音ㄈㄨˊ ㄌ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鳩养老。’ 汉 无罗氏,故作鳩杖以扶老。”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憇,时矫首而遐观。” 宋 黄彻 《郊行》诗:“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缘讶宛童。” 金 宇文虚中 《和高子文秋兴》:“散步双扶老,栖身一养和。”
    (2).一些可供做手杖的树、藤、竹的名称。《诗·大雅·皇矣》“其檉其椐” 三国 吴 陆玑 疏:“椐,樻。节中肿,似扶老,今灵寿是也。” 阮元 校勘记:“扶老,木名,可以为杖。”《山海经·中山经》“﹝ 龟山 ﹞多扶竹” 晋 郭璞 注:“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后汉书·周磐传》“ 磐 同郡 蔡顺 ,字 君仲 ,亦以至孝称” 李贤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蔡顺 事母至孝。井桔橰朽,在母生年上,而 顺 忧,不敢理之。俄而有扶老藤生,绕之,遂坚固焉。”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汉成帝 顾成庙 有三玉鼎,二真金罏,槐树悉为扶老拘拦,画飞云龙角於其上也。”
    (3).秃鹙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扶老,秃秋也。状如鹤而大,大者头高八尺,善与人鬭,好啖蛇。”一说为刻有秃鹙头形的拐杖。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山中老人以秃鶖头形刻杖上,谓之扶老,以此鸟能辟蛇也。《古今注》以秃鶖为扶老,甚谬。”
    (4).搀扶老人。参见“ 扶老携幼 ”。

基本含义

  • 扶持老人,携带幼儿。形容尊敬老人、关心儿童。

详细解释

  • 扶老携幼是指尊敬老人、关心儿童的行为。扶老即扶持老人,关心照顾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携幼即携带幼儿,照顾和保护孩子。这个成语强调了尊重和关心不同年龄群体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中华文化中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

使用场景

  • 扶老携幼常常用于形容家庭和社会中尊重老人、关心儿童的行为。它可以用来表达对家庭中年长者的尊重和关心,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中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故事起源

  • 关于扶老携幼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左传·僖公十三年》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鲁国公子重耳被迫流亡期间,遇到了一位老人和一个幼儿,他不顾自己的困境,扶持老人,携带幼儿。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老人和儿童的关心和尊重。

成语结构

  • 扶老携幼的结构是“扶老”和“携幼”两个动作并列使用,形成一个整体的含义。

例句

  • 1. 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去看望爷爷奶奶,真是扶老携幼的好孩子。2. 这个社区设立了扶老携幼的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和孩子提供照顾和帮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一边扶着老人,一边携带着幼儿,形成一个形象的画面,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扶老携幼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例如孝道、尊老爱幼等。还可以了解中国社会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保护政策和社会福利措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放学后都会扶老携幼地帮助我奶奶过马路。2. 初中生:我参加了学校的扶老携幼志愿者活动,帮助老人买菜和照顾孩子。3. 高中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扶老携幼的社区义工活动,为老人和孩子提供帮助和关爱。